您现在的位置: 万科实验学校 >> 首页

《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04-27 20:35
字号 :T|T

一、课题的提出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教育将是信息化的教育。教育也以培养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实现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过程的信息化。

无论人们重视还是漠视,信息社会正在改变每个人的生活,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一个日益信息化的环境里,信息化生存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一个人的信息观念、信息能力、信息行为将极大地影响着他的生活质量:在信息社会中一个人如果不具备现代信息素养、没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而且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必将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甚至被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在整个社会信息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国民是否具备相当的信息素养和掌握足够的信息技能,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教育的一个主要作用就表现在培养人们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资料的能力,实现对信息的及时获取、及时反馈。教材可放置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中,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及教学速度限制的缺点,有一定的自主权。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学生学会从广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自己所需的内容。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学校教育,应该是关注人的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的教育,而人的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只有立足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并且由学生自主实现主体能力的发展,才能实现学生自我的不断学习和不断完善,才能为学生的自我发展、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面临全国中小学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模式,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已进入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阶段。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于这一主体,都要充分调动主体自觉积极参与教育过程。“学习”开始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教育界的关键词。如何促成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的质量,并兼顾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国的有用之材,也就成为现时代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利用本校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开展这一课题研究,既是信息化条件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办学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充分发挥信息装备效益,促进教育观念更新,创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主要目的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通过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和亲身实践来调动情感,获取直接经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建设信息库,创立交互平台,使学生善于利用畅通的信息渠道获得信息,提高对信息的搜索及跟踪能力,强化信息接受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有效学习的范围很广泛,我们所研究的"有效学习",是指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选择适切的学习内容,营造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学习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为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本课题中的信息技术,指的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听觉媒体(录音、激光唱机等)、视觉媒体(幻灯、投影等)、视听觉媒体(电视、录像等)和交互媒体(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网络系统等)等的选择和运用,以及基于上述媒体功能的媒体组合教学设计。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是指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有效学习活动达成教学目标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结构和程式。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动手学习时学得最好。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协作、交互式的学习中,开发自己学习偏向的不足部分,把三种学习方式以最佳的方法加以组合,以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只有激活主体的内在原动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才能逐渐形成主体积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喜欢求异、独立性强、自信心强的创造个性。

国外自1956年布鲁纳等人在研究人工概念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聚焦策略和审视策略,并发现运用一定的策略进行学习,能极大地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从此“认知策略”研究兴起。这一阶段以儿童不熟悉的认知任务研究为主。这种利用生疏任务的研究优点在于可避免儿童鹦鹉学舌地重复从成人那里学来的答案,且由于远离儿童的现实知识而能更彻底地反应儿童的认知能力。但正如Siegler指出,单纯在生疏的任务环境中研究儿童认知发展,会低估儿童的推理能力,忽视不断发展的渐变式机制对认知能力的影响。随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进展,记忆策略、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等不涉及特定学科知识的通用策略相继出现。1971年自Flavell提出元认知概念以来,以此为基础形成、发展的元认知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和训练指导,涌现出丹塞路学习策略指导教程,芝加哥掌握学习策略阅读教程、赫伯内容指导教程、魏斯坦认知学习策略等通用学习策略教程及其训练研究。但研究表明,不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训练研究对学科成绩的提高帮助甚小。由此学科学习策略研究兴起,特别是第二语言获得的学习策略与阅读策略研究已成为学科学习策略研究的热点学科。国内也有许多学校和教师对此课题正开展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的着眼点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作为“人”的全面素质。素质教育的理念的积极意义在于,抛弃旧的办学模式,创造一个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学习共同体”。“讲究公平、追求卓越”,所有学生都有享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即人人都能接受适合其自身需要与特点的教育,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教育需求、身体需求、社会需求、情感需求、道德需求”,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技术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钟启泉《个性发展与教育改革》),求得每一个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2、教育心理学理论。人的心灵永远不囿于陈规戒律,不满足于已知的世界,它是不断开拓的。只有在个体生命完整和谐的状态下,各种精神能力才可能充分健康地发展起来,并互相达到协调。因此,整个教育过程都必须充分保证受教育者各种潜能的发挥,应该充分调动主体的各种能力,使个性生命保持旺盛的活力和创造力。

3、新课程改革理念。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发展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科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均衡发展。

五、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它强调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索”都能有所发现或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创新,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启发性原则。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活思维,同时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懂得怎样进行学习和思考。

3.情感性原则。情感是认识活动的“催化剂”,在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创设平等 、融洽的师生关系,努力使学生做到“形入,情入和神入”。
4.独立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探索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鼓励自我表现的原则。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见解、自己的做法,倡导标新立异。

六、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每个处在信息时代的人,被大量的信息包围,如果没有一定的信息意识,就必然缺乏对信息科学知识、方法、技术的认识和接受能力,缺乏正确的积极的意识倾向,就不会适应社会的发展。

2、社会发展要求每个人对信息和信息活动具有一定的评判能力和接受能力,如果缺乏信息意识,人们不可能产生这种能力。

3、培养人的信息意识是发展人的全面人格的要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沟通是通过信息的传递来实现的。

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提高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师素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学习模式,使学生善于利用畅通的信息渠道获得信息,提高对信息的搜索及跟踪能力,强化信息接受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主体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培养新世纪创造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七、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使学生能充分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知识建构的主体地位。

2.能自觉预习,大胆尝试,独立探索,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学会学习。

3.学会多向的交流、合作与讨论,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沟通情感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使每位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4.能够独立探索新知识,在探索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发展自己的个性。

5.多数学生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与一定的独创性,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6.使信息技术不仅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而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使学生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提高自学能力,挖掘发展潜能。

7.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鼓励学生自尊、自信、自主、自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实现自我价值。

(二)、研究内容

1、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合作共事能力的培养。

2、学生信息的搜索、推理、判断能力的研究。

3、网络资源对有效学习的作用。

4、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序与步骤研究。

5、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技能研究。

6、影响学生有效学习发展途径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7、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与学生学习方式问题研究。

8、教师信息素养与学生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八、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同时辅之以实验、观察、调查、比较和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 充分吸纳当今国际国内教学论、素质教育论、学习方法论、心理学、行为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以具体教学实践经验为依托。

九、阶段性成果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德育教育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
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德育教育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我校本着“培养一生幸福的人”的极富“人本主义”的办学宗旨,结合学校实际,拟摸索出一套德育管理模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课题立项至今,研究过程进展顺利,效果较好。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全员班干制”

 

 

班干部是指所谓的“学生官”。学生当官应坚持学生本位,学会交往、提高学生素质的是学生当官的根本目的,“学生官”必须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工作。

学生干部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荣誉。明确了学生官的特点,也就能明确班干部组建形式的优劣。因为其产生、组建的过程本身既是教师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原有班干任用办法,使绝大多数学生可能与班干无缘。这不仅可能浪费了一大批具有领导才能的学生,而且使长期担任班干的学生缺乏可贵的创新精神,过分依赖班主任,遇到比较调皮的学生束手无策。全员班干制的推行,使每个学生都有领导和被领导不同角色的变换,对班干工作认知和体验,无形中强化了自律。每周星期一周会,通过校园网视频你会看到新老班干集体交接的仪式,其言切切,其景融融,你会深切感受到每个孩子是那么的可爱和纯洁,老练和聪慧。全员干部制激发学生积极性,给了大家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使每一位学生都多一种经历,多了一分体验,事实上,不同的班干同样会有不同的体验。我校教师成功地把“全员班干制”当作激发某些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教育策略进行运用并把它作为学校的基本制度长期地稳定下来。

全员班干制实施前后学生心理调查统计(抽样人数500人)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无人监考制”
 “无人监考”制是为了淡化考试概念,培养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诚信。在一定意义上,监督者的在场,是考试这一程序得以公正进行,考试获得公正结果的前提。“无人监考”制则将这一前提置换成百分之百的学生怀着百分之百的诚信参加考试,监督者彻底退场。 

 

 

 

 

 

 

 

 

 

 

 

我校自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利用学校的校园网络资源,在全校20个班的各次检测中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审查通过的方式实施了 “无人监考”制,推行无人监考。这是对学生高度自觉性的一次大检验,是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人格体现。每次考试,您会看到考场上只有监控设施,没有老师监考,学生无一人讲话、偷看。监控设施也只成了摆设。学生曾在日记中写到:“无人监考秩序井然,同学们都自觉得很,考场上安静得很,只听见沙沙的作答声。虽然我文化考得不理想,但我人格考试是成功的。学生由开始的“不理解”到“踊跃参加”,并把获得参加无人监考的资格当成一种荣誉。”

自愿参加无人监考人数统计(七年级585人)

(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统一着装制”

哲学家都说:"存在就是合理!"发达国家如韩国日本学生都要穿统一服装,中国人看重的集体精神就要从小培养。孩子一小就把注意力放在穿着上, 不仅加大家长的负担,而且也分散了他们的学习注意点,中学生统一着装首先会体现一种青春气息;其次,会有助于识别身份,便于管理和体现学校的管理模式。

我校在校门口设立监控点,督促学生每天穿校服上学。统一着装不仅可以避免在校穿奇装异服,相互攀比的陋习,不仅可以净化校纪校风,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穿上了校服,在校外别人就知道他是学生,就有很强的自律作用,他的言行就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校服是一种文化,经过长期沉淀,才能形成特色。至于个性问题,中学生在学校中还不应该在穿衣这种外在的形势下来显示自己的个性,应该在其他方面来显示个性,以避免由个性转变为一种相互攀比不良习气。
虽然人们对统一着装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我校还是坚持实施了这一制度,并以实在的成效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同。

二)、运用肯定和鼓励的情感诱导功能,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的策略 

信息技术环境下,由于人机交互功能日趋完善,致使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被忽视。但研究表明,情感交流是人机交互不可替代的。因此,在网络环境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更应注意运用肯定和鼓励的情感诱导功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情境。

教师除了自身要适时运用一些赞许与鼓励性的话语外,老师所采用的教学资源中也要明显地突出激励表扬的一些细节。为此,我校课题实验人员提出了八条教育观念:

①在教师眼中没有一个坏学生,只有暂时后进,或某一方面后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

②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每个学生充满自信。

③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④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热爱学生就是热爱自己。

⑤向学生播种良好的习惯、坚毅品质的种子,天天浇灌,让其生长出丰硕果实。

⑥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张扬他们的特长。

⑦每天拿起表扬的武器,不断激励学生。

⑧教师的言行是学生的楷模,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在尊重的同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心理情境,有助于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

三)、指导学生适应信息技术环境、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学习的教学策略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方式,其目标是使学生适应信息化环境,具备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学习,必须指导学生尽快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学会学习。我们在研究中采用以下几种重要方法:

⑴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我校已实现校园环境多媒体化和网络化。信息技术教师按课程指导学生学会信息技术常用工具(文字及图形图象处理工具、搜索引擎、E-mail、协作交流工具如Chat Room、BBS、学习论坛等)的使用。我们的实验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利用现有良好的校园信息化环境,通过Internet和Cernet等进行信息渗透、交流与协作,丰富自我信息资源,扩大与完善自我信息系统。我们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如用电脑绘画、电子小报的编辑出版等活动,使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提高。

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具体来讲,就是给出一个学习主题或一个具体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利用互联网或校园网丰富的资源查找相关内容,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对该主题的观点。如在观赏《重返侏罗纪》精彩片段后,学生激情高涨,老师适时提出学习任务:恐龙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任务到专题网站去找寻答案。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监控功能及时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若发现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或出现错误,及时加以点拨,化难为易,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以顺利进行。

在以上所提到网络化自主学习中,重点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利用这种方法,可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⑶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协作学习

研究表明,仅仅进行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不完善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结合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协作学习的形式多样,可以针对一个共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分工,组内成员各司其职、共担荣辱完成任务。进行协作学习之前,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进行协作学习分组和组内成员分工时,教师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兴趣和原有知识水平。如教学《莫高窟》,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各协作小组在“采塑、壁画、藏经洞”中选择一样作为研究主题,通过专题网站提供的详尽资料,作一研究小报告。小组成员或查找,或制作,围绕一个目标齐心协力,共同提高。此外,开展协作学习还可以利用专题学习论坛、电子公告板(Bulletin Board System,简称BBS)等工具平台,通过留言提出讨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各抒己见,借助网络的即时交互功能,不同观点可即时呈现在每个协作者的眼前。我们的专题网站一般都设有专题论坛,如《2008,北京》中有“你还知道奥运会哪些知识?告诉大家吧!”“让我们一起为2008北京奥运加油!你有什么好建议,说说吧!”通过这种集思广益的协作交流讨论,消除了个人对该问题的片面看法或错误理解,形成了一个全面、深入的讨论结果。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⑷运用信息化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与研究性学习相对应。一般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学习为主,利用因特网海量的信息量,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从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比如在学习完《装满虫子的口袋》这篇课文,学生被法布儿带来的昆虫世界所吸引,于是生成了一个新的课堂——《小法布儿——我的昆虫日记》。每位同学深入研究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昆虫,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进行信息资源的获取、组织与利用;采用BBS或聊天室开展交互式的交流讨论;学生还可以将自己探究学习成果上传到网络上展示和交流。我们经常会布置学生一些研究性质的作业、设计专题性课程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在处理信息、研究信息中发现真理、发展认知,培养和提高研究能力。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认知实践活动的活动性教学策略

在实验中,我们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课堂环境和开放的课外环境,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达到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统一协调、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其核心是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其具体方法有:

⑴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培养学生具有把自己当作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探究者、研究者或发现者,并把学生当做活动参与者的角色,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a.尝试课堂教学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竞赛等形式。

如在教学《黄山奇松》、《莫高窟》、《埃及的金字塔》这类写景文章时,让学生担任旅行社小导游,在明确自己的职责后,通过从网上查找旅游景点背景知识、当地风土人情等相关知识,完成对该旅游景点的介绍。这种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也可和竞赛活动有机结合,如班级分为几个不同的旅游团,完成角色扮演活动之后,由师生共同评选出优秀小导游。

b.进行实验、制作、动手操作,尝试错误(trial and error)等活动。

教师把构成和表现某一个数学问题的各种层面的元素用一种或几种软件工具(如几何画板、Mathematila、Maple、MATLAB、MathCAD等开放型系统)制成一个课件(或积件),即在电脑平台上构建一个问题情境,由教师或学生对各元素进行有序的控制操作,变换各种情境,并通过学生小组的协作学习,去观察问题、验证结论、体验本质、归纳和发现新结论。此外,还可通过尝试错误(trial and error)和成功等活动,如用计算机控制学习者必须做出正确反馈才能退出题库,并控制学生对每道题的操作次数,在有次数限制的情况下,学习者需集中精力、开动脑筋,经试错法,才能获取正确答案,完成学习任务。

⑵利用信息资源,创设开放的课外环境,拓展学生知识面,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科兴趣活动,社会考察活动等,培养并发展个性特长。

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体现在课堂环境,还可延伸拓展到开放的课外环境。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可以把拓展性学习资源(如相关知识的网站、电子阅览室、多媒体视频库等)作为课外的学习内容。网络的丰富资源可以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一个自由广阔的学习天地,学习者可以选取其中感兴趣的内容深入研究,必要时还可以和其他同学组成学科兴趣小组、社会考察团等各种形式的组织,共同负责某一活动组织。在完成该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并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十、研究的初步成果:

⑴老师们通过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教育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策略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并就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些策略提出一些有效的做法。

⑵提高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得到增强。

⑶取得了一些成绩:

学校的教学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①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模式研究》2006年4月份已结题,获省二等奖;

②国家级“十一五”重点课题《在班级内实现学生均衡发展的途径的研究》顺利结题并获全国最高奖;

③省级课题《新课程实施与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进入中期研究阶段;

④市级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研究》已结题并获郴州市二等奖。

⑤全国德育课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现已立项。

⑥校本教材《世界濒危动物》获市三等奖。

⑦学校南湖文学社在2004年获“湖南省优秀文学社”后, 2005年获“首届全国优秀文学社”,并成为全国少年冰心文学大赛文学摇篮、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创作基地、第四、六、九届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2007年《南湖》期刊获“全国百佳校园文学期刊”的荣誉称号。

⑧该校成为北湖区课改工作的示范学校、全市教研工作示范学校、郴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市教育学会第一届理事单位。

十一、研究的思考:

⑴资源库的建设要更丰富,自制专题网站这项工作要坚持不懈,另外我们的资源比较多的偏重于语文学科,其他学科特别是数学资源较缺乏,这对在这些学科开展的研究形成一定障碍。所以今后我们研究的重心要有所调整。

⑵我课题研究的教学策略是借鉴得来的,理论含量虽高,但一段时间研究下来,发现较书本化,和我校实情也有出入,而且有关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肯定也还有许多,这些都是下阶段我们所要探索的。

⑶学生由于多种因素所致,信息技术素养良莠不齐,教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如何面向全体学生,是摆在所有实验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